被動元件鏈積極布局AI、車用 擴廠都選大馬純屬巧合?

2024/9/18

AI帶動所有產業進入新紀元,就連被動元件供應鏈也受惠。
 
產業人士直呼,被動元件是電子產品不可獲缺的重要元件,AI時代來臨,被動元件在質與量的需求上也同步提升,無論是車用或AI PC,使用的被動元件數量將倍速成長。
 
此外,AI高階伺服器、雲端運算和資料中心等應用,電感的用量增加以外,高階電感器的單價也可能會上升5~8倍。
 
國巨對被動元件供應鏈長期趨勢也指出,樂觀看待AI應用營運動能與後市,同時,看好下半年消費電子產品以及伺服器後市,且表示,車用需求也不弱,整體來說仍是AI、車用後市最受被動元件鏈看好。
 
被動鏈趨勢一:大者更大,國巨、華新科走不同路徑
 
值得留意的兩大趨勢,首先被動元件雙雄國巨與華新科,近年積極整併國內外被動元件或相關應用大廠,國巨集團強大的購併能力眾所皆知。
 
而華新科同業不斷購併或投資日系廠商,其盼以此增加日本市佔率,同時也可強化華新科集團被動元件產品組合,擴張集團在車用方面的市佔,兩者在事業版圖擴張的路徑不一,但相同的是,「版圖持續擴大」。
 
其中,華新科旗下釜屋電機株式會社(Kayama)是華新科100%全資子公司位於馬來西亞的晶片電阻廠,為少見的車規級厚膜電阻專廠。
 
華新科表示, 2018年設立用於車規應用的生產專線,主要交貨給Bosch、Contiental等一線車用Tier 1與車廠,即具備大規模生產車規貼片電阻和積層陶瓷電容(MLCC)供應商。
 
釜屋電機總經理楊宗霖表示,車用厚膜電阻單月產出量約60億~70億顆,看待2024年車市,可望與2022年維持差不多的景氣,目前產能利用率達80%,下半年產能預計提升20%,近幾年會持續擴產,然其也提到,車用供應鏈相當封閉,因此擴產的速度相對其他產業緩慢。
 
楊宗霖指出,電阻在開發上,持續朝向小型化、高可靠度產品及超低電流偵測電阻,近期釜屋也針對車規需求,開發高功率與耐突波電組產品及無鉛抗硫化車用電阻,並陸續有多項產品上市。
 
被動鏈趨勢二:地緣政治選擇下 產業群聚效應在大馬
 
其次,全球不少被動元件供應商選擇海外擴廠地點都是馬來西亞。
 
盤點在大馬設有廠區的被動元件廠,包括京瓷(Kyocera)旗下的AVX、村田(Murata)、太陽誘電(Taiyo Yuden)、佳美工(NCC)、Panasonic,也在大馬設廠的台廠則有華新科、國巨旗下凱美電阻事業及千如等,產品線涵蓋電阻、MLCC、鋁質電容及電感等。
 
此外,臺慶科、鈺邦也選擇大馬擴廠,預計第4季完工,陸續將中國、台灣廠區設備轉移到馬來西亞廠,量產時間落在2024年底,初期將以車用、AI 伺服器產品為主。
 
深耕於大馬的華新科表示,中美貿易戰影響產業到第三地擴廠,「China+1」的趨勢不會有停止的一天。
 
至於被動業者幾近往大馬擴廠的原因在於,日系被動領導廠當初選擇至大馬擴廠,目前全球主要供應商仍是日本業者,因此同業有跟隨、群聚效應。
 
被動產業龍頭國巨也在法說會上提到,AI伺服器需求成長提高產能利用率,而從營收表現來看,8月營收達新台幣103.18億元,儘管月減6.2%,但年增仍達14.5%。
 
國巨也說明,8月營收雖然受到7月提前拉貨以及歐洲地區的夏季長假影響,但 AI 相關應用的需求持續強勁,其他區域維持穩健動能,9月營收有望較8月略增。
 
展望9月,因後續有中國十一長假,客戶將提前備貨,預估國巨的營收可望較8月提升,第3季營收維持法說預估的季增1~3%;華新科8月營收為30.76億元,年增7.31%,累計至8月營收約232.23億元,年增6.59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