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新科兩大事業拼圖到手 聚焦日星馬布局、掌握稀土資源
2025/6/23
華科事業群股東會接續落幕,董事長焦佑衡表示,旗下子公司精成科收購日系PCB大廠Lincstech、機構件廠閎暉轉投資全球鎳氫電池龍頭FDK,使集團布局漸趨完整,營收已達新台幣1,500億元以上規模,未來將專注於內部資源整併與落實經營交棒兩大目標。
展望後市需求發展,焦佑衡指出,2025年上半整體營運優於原先預期,其中AI應用需求相對強勁,未來看好車用電子市場出現新一波成長動能。
不過,他也坦言,近期新台幣匯率波動,使第2季獲利表現承壓,後續將密切關注關稅政策變化,妥善因應客戶多地出貨需求。
針對被動元件主業華新科營運,總經理曾明燦指出,目前平均產能利用率落在75~80%,訂單出貨比(B/B ratio)仍大於1,其中特規品營收比重超過3成,預期2025年下半接單動能不減。雖各項不確定性因素使消費者信心較弱,但產品複雜化趨勢不變,整體被動元件市況樂觀。
曾明燦補充,受惠於AI伺服器帶動高階被動元件用量增加,AI相關應用佔整體營收比重約為1成多,出貨主力包括用於伺服器電源、基板的高容高壓被動元件,以及通訊相關的天線。
此外,儘管歐洲電動車(EV)市場在中系車廠強勢競爭下成長趨緩,但日本車電訂單受燃油車電子化趨勢帶動,車用被動元件需求穩健成長。
據了解,華科事業群現已在全球坐擁60座以上廠區,考量終端市場需求與外部經濟變化,短期內不會再有新的購併計畫。隨著集團規模在先前的購併及轉投資下逐步擴大,如何去蕪存菁留下具競爭力的產品線,整合多方資源、提升生產效率成為一大挑戰。
針對中美貿易戰影響,焦佑衡觀察,近期來自台灣、日本、馬來西亞等中國以外的市場訂單增加,未來沒有放棄中國本土市場打算,但現階段會優先強化日本及星馬布局,切入日本客戶群在鐵道、醫療和航太產品的在地製造需求,並落地東南亞搶下供應鏈重組先機。
如華新科將持續在日本、大馬等地擴充物流發貨倉庫,因應客戶在印度或東南亞的多元化出貨需求。此外,PCB廠精成科計劃整合旗下Lincstech新加坡廠及ELNA檳城新廠,將其作為公司未來在AI伺服器及網通領域的發展重心,在地緣政治優勢下獲得客戶轉單。
此外,焦佑衡透露,閎暉日前轉投資日商FDK株式會社,不僅跨足能源電力產品市場,也透過其位於中國內蒙古包頭的稀土公司,掌握稀土材料、冶煉加工技術及研發人才,可望在中美兩大強權對稀土資源的爭奪戰中,優先取得此一戰略材料的出口許可。
最後有關經營與人事布局,焦佑衡期許自己「扮演好的投資者角色」,持續在各事業群推動交棒傳承計畫,將經營責任託付給年輕世代的專業經理人,擔任未來接班的總經理。他也強調,年紀不能代表一切,在個別領域的專業學養與多年歷練才是用人關鍵。
展望後市需求發展,焦佑衡指出,2025年上半整體營運優於原先預期,其中AI應用需求相對強勁,未來看好車用電子市場出現新一波成長動能。
不過,他也坦言,近期新台幣匯率波動,使第2季獲利表現承壓,後續將密切關注關稅政策變化,妥善因應客戶多地出貨需求。
針對被動元件主業華新科營運,總經理曾明燦指出,目前平均產能利用率落在75~80%,訂單出貨比(B/B ratio)仍大於1,其中特規品營收比重超過3成,預期2025年下半接單動能不減。雖各項不確定性因素使消費者信心較弱,但產品複雜化趨勢不變,整體被動元件市況樂觀。
曾明燦補充,受惠於AI伺服器帶動高階被動元件用量增加,AI相關應用佔整體營收比重約為1成多,出貨主力包括用於伺服器電源、基板的高容高壓被動元件,以及通訊相關的天線。
此外,儘管歐洲電動車(EV)市場在中系車廠強勢競爭下成長趨緩,但日本車電訂單受燃油車電子化趨勢帶動,車用被動元件需求穩健成長。
據了解,華科事業群現已在全球坐擁60座以上廠區,考量終端市場需求與外部經濟變化,短期內不會再有新的購併計畫。隨著集團規模在先前的購併及轉投資下逐步擴大,如何去蕪存菁留下具競爭力的產品線,整合多方資源、提升生產效率成為一大挑戰。
針對中美貿易戰影響,焦佑衡觀察,近期來自台灣、日本、馬來西亞等中國以外的市場訂單增加,未來沒有放棄中國本土市場打算,但現階段會優先強化日本及星馬布局,切入日本客戶群在鐵道、醫療和航太產品的在地製造需求,並落地東南亞搶下供應鏈重組先機。
如華新科將持續在日本、大馬等地擴充物流發貨倉庫,因應客戶在印度或東南亞的多元化出貨需求。此外,PCB廠精成科計劃整合旗下Lincstech新加坡廠及ELNA檳城新廠,將其作為公司未來在AI伺服器及網通領域的發展重心,在地緣政治優勢下獲得客戶轉單。
此外,焦佑衡透露,閎暉日前轉投資日商FDK株式會社,不僅跨足能源電力產品市場,也透過其位於中國內蒙古包頭的稀土公司,掌握稀土材料、冶煉加工技術及研發人才,可望在中美兩大強權對稀土資源的爭奪戰中,優先取得此一戰略材料的出口許可。
最後有關經營與人事布局,焦佑衡期許自己「扮演好的投資者角色」,持續在各事業群推動交棒傳承計畫,將經營責任託付給年輕世代的專業經理人,擔任未來接班的總經理。他也強調,年紀不能代表一切,在個別領域的專業學養與多年歷練才是用人關鍵。